是浪潮还是泡沫?Web3 的价值应该如何判断

什么是 Web3 的价值?目前 Web3 价值的争议在哪里?如何分析 Web3 的项目价值?

来源 | Westar Labs

整理 | 白泽研究院

本文整理自播客节目【Deep·Web3】

xWDIxgQJMiEGZSH2xCDZgDNhHhnocS0oof0BHixR.png

本文要点:

  • 什么是 Web3 的价值?
  • 目前 Web3 价值的争议在哪里?
  • 如何分析 Web3 的项目价值?

自我介绍

Tim Yang:Westar Labs 的创始人和 CEO。

Jiang Liu:Turing Company 联合创始人,曾任 CSDN 主编、美团技术学院院长、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,是技术圈热点的领先观察者。

什么是 Web3 的价值?

Jiang:

那么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议题,Web3 的价值是什么?

我们看到对于 Web3 的评价大家会非常的两极化,有一些人对待它就像是信仰一样,你要是不同意它就跟你急眼,还有一些人就是完全没有看懂它,又是投机又是乱来,国内的政策目前就是发币的就是违法,Tim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。

Tim:

我记得上个月在推特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,大概意思是“有什么场景在 Web2 不能完成,必须在 Web3 完成的?”这个问题当时引起了很多的讨论。

有一些人们认为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合理,因为 Web3 是一个全新的东西,去套用老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,当然不会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。

Web3 是一个全新的东西,有很多东西都是和原来的 Web2 服务不冲突,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新颖的角度去看待 Web3 的价值,这个价值最多的可能就是数据所有权的问题。用户在 Web2 平台产生的数据并没有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去获取,也没有办法证明是用户拥有的,也无法让平台将这些权力过渡给用户。

Jiang:

其实生产要素在经济学里面是很少的,比如说传统的就是人力和土地等。但是怎么把数据也作为一个生产要素,现在是非常困难的。打个比方,土地,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很好说,它可以通过契约去简单的完成,但是数据的所有权和怎么使用,我看最近好多专家也在研究,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清晰的观点。

我想说的是,无论是哪个平台收集的数据,界定它们的归属权是非常困难的,当然有些人说使用隐私计算和多方计算来搞也是一种方案,但是从商业模式和产品格局的角度上来讲,Web3 的数据所有权至少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有效的数据管理方式,用户通过授权可以产生一些价值,能在 Web3 市场上真正的交易。

这个交易不是说现在的市场上贩卖的大型的数据集,一弄就是几个 T 的那种,其实那种都是非常有问题的。但是如果出发点是个人,用户个人愿意拿数据去交易,那可能从法律上才是真正合理的。这才是 Web3 中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。

Tim:

补充一下,这也是 Web3 的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用途,但实际上它目前并没有做到对所有的数据都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案,目前 Web3 仅仅是做到了一些非常小的数据的所有权的管辖,比如说数据资产,还有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转账,区块链能够记录用户之间转账的流水。

Jiang:

对,其实 Web3 最早、最能体现价值的产品是比特币,比特币作为一个产品来讲,没有区块链技术是做不出来的。回过头来,Web3 的价值现在更多的还是体现在金融领域,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在一些文章中说过,他希望 Web3 能够产生更多非金融的用例,例如还比较的小众或者说受众面并不是那么大的场景,不是那么普惠的一些场景。

我个人对金融行业并不是非常熟悉,但是在我的个人印象里,传统的金融行业其实是一种经过多年发展层层积累出来的复杂行业,我觉得 Web3 其实能够打破它的规则,可能更加的简化,DeFi 后面可能会有很大的进展。

目前 Web3 价值的争议在哪里?

Tim:

我们接下来要聊的问题就是 Web3 价值的争议在哪里?

我觉得争议比较多的,一个层面是 Web3 的资产没有保障,比如我的微博号被盗了,我给客服打电话说我的密码被盗了,只要通过证明手机号等可以重置密码,所以他的资产还在。而在 Web3 中,用户证明是账号的拥有者,只有持有私钥,假如私钥被盗了,那么你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被黑客轻松转走,但是 Web3 不存在所谓的平台方,无法去找他们帮我找回来账号,没有这种机制,所以很多人就觉得 Web3 的资产安全性是一种倒退。

第二个层面是智能合约的安全性,有一些项目本身的代码存在漏洞,然后存在这些项目里的资产一夜之间被黑客盗走了,这些资产也是找不回来的。即使是开发者和贡献者也并没有权限来做这种事情。

Jiang:

我觉得这是 Web3 早期的一些表现,回顾互联网早期的时候,也不安全,当时在互联网上支付、花钱的时候也比较胆战心惊。这需要一个过程,就好比现在“Web3 需要用户自己管理私钥”是一帮极客搞出来,在用户体验方面,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优化。

就恢复账号来说,还有其他方案,例如 Vitalik 提出的 Soulbound 灵魂绑定,例如用社交手段去恢复账号。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解决方案值得探索,我认为 Web3 的账号系统和 DID(去中心化身份)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,比如说指纹、面部生物特征等方式,不见得一定是私钥,但私钥一定是最后手段。

Tim:

早期接触区块链的用户大多是技术出身,所以觉得私钥丢了并不是什么需要争议的地方,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讲,使用私钥和简化了的助记词来保存他的账号是非常有挑战性的。最近几年有很多加密公司开发了新的解决方案,比如说社交恢复、硬件钱包、多方管理的钱包等。创新虽然很小,但是能够在用户体验上带来提升,这个解决方案就能很快证明它的价值。

Jiang:

我觉得我们这种搞产品、搞技术的开发者实际上是处在一个“黄金时代”。

我觉得 Web3 是创业历史上技术人士地位最高的一个时代,因为有太多东西都是技术驱动。几年前,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做《胖协议瘦应用》,之前 Web2 都是应用为王的,开发者在每个公司都是做底层。

但到了 Web3 就不一样了,Web3 是一个大规模协同的体系,它不像是 Web2 去了 BAT 等大厂,最后发现每个公司都有一堆类似的团队在做一样的产品,但是团队与团队之间都根本不沟通,而 Web3 是“胖协议”,底层的基础设施例如 ETH,非常的值钱,而且投资人也非常的认可,所以大家如果找到了一个比较踏实的、比较好的方向做初创公司,融资还是非常容易的,甚至说不考虑 VC 的融资,自己发币,也是可行的。

所以 Web3 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从技术出发而且技术作为主导的时代。

Tim:

虽然干的事情差不太多,但是在 Web2 时代,无论是腾讯系还是阿里系,就算是同一个链接,在他们的软件里都是不通的,例如提示这个链接“有安全风险”,更别说有什么公共的 API 了,实际上用户对于这个现象只能捏着鼻子忍受。

但是 Web3 在这种事上就跟 Web2 有很大的区别,虽然他们看起来差不太多,都是网页,也是一些相同的交互,“登录按钮”顶多换成“连接钱包”,但是业务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,Web3 背后的业务逻辑是写在智能合约里面的,智能合约是开源的,所有人都可以审查代码,所以 Web3 所有的产品都是透明的,它们又同时存在于 Web3 生态系统,所以不会产生生态上的巨大割裂感。

此外,智能合约又形成了一个可组合性,而可组合性又是一个创新的点。打个比方,我想把淘宝、微信、抖音的一部分功能组合起来,给用户带来便利,但是 Web2 连链接都打不开,但在 Web3 中开发者可以组合任何的协议,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便利。

Jiang:

其实可组合性是非常的重要的。

实际上我自己抽象的认为,Web3 的价值是一种激励机制,激励大家去创造更多的价值,然后再合理的分配价值,是这样的一个新的趋势。

而我们当下的互联网趋势已经走到头了,一方面,互联网公司都变得很大了,根本没办法整改了,比如说推特的创始人 Dorsey,他已经根本改不动现在的代码了,所以才选择另起炉灶,构建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Bluesky,还搞了一个 Web5 的概念,总而言之他的动机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。

我觉得年轻人更应该学习 Web3,因为这个圈子里面有特别多的有才华的开发者。虽然以前还是相对小众的一个领域,但现在,全球范围内有很多能干的人都在这个领域深耕,所以有能力、有梦想的年轻人应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
Tim:

刚才你提到 Web3 领域里面有很多工程师活跃,从行业来说其实不全是这样,只是工程师有优势做产品,但便利性也就这么多了。比如说在 DAO 领域里,传统的创业者和用户在里面也玩的有声有色,也不需要太多技术背景,因为已经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具随便使用了。有人之前问我没有技术背景能不能在 Web3 中做一些事情,在 2022 年,我觉得这个障碍不是特别的大。

Jiang:

我主要说的是技术人员应该更多投入到这个领域,也不是说纯技术就可以解决问题,运维能力也尤为重要,你看 ETH、Solana 等区块链,它们原生代币的价格高的原因就是在于核心团队有超强的运营能力,所以运营是非常重要的。

Tim:

很多人关注区块链,虽然区块链的核心是技术,但是从运营角度来讲,一个项目形成了一个自己的社区,用户自发来传播,会比传统的产品推广更加有效,如果项目没有核心社区,在 Web3 是行不通的。

我们在做 Web2 的时候会用到许多常规手段,例如营销,把产品卖出去,我们就能获得利润。但是 Web3 的大部分项目需要有品牌和社区,解决“用户为什么来用我们的产品”这个问题,社区才会产生凝聚力。

Jiang:

这个也很重要,其实这个在 Web3 挺独特,有点类似于开源社区的运营,他在建立产品的时候还需要建立一个很好的社区,现在 Web3 还比较早期,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。但是好的方面是大家能一起贡献,大家是一个社区,有一堆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决策方向,而不只是核心团队。有时核心团队做出的决策也未必是正确的,有社区的参与和出谋划策,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。

如何分析 Web3 的项目价值?

Tim:

我先说一个有争议的问题,就是有一种观点说 Web3 目前商业价值并不大,价值更多来自于一些类似庞氏骗局的产品,刘老师怎么看?

Jiang:

只从外部来看,其实很难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旁氏。

真正的旁氏,是主观上就是骗人的,因为团队就没想干什么事,只是来忽悠,这种是典型的旁氏。美国的一些监管部门列出的旁氏特征,就是回报率特别高。

我觉得有好多人说旁氏的时候,其实关注的是说项目现在没有什么收入,它其实是靠新的用户“接盘”来维持。但事实上这种情况,其实不能作为判断旁氏的依据,让我们思考一个极端的问题,“人类社会是不是旁氏”,如果按上述依据,一个社会,没有新人了,比如说有些科幻片里,人类都失去了繁殖能力,是不是也会崩溃?但你不能说这个社会是旁氏对吧?所以现在很多创业项目,包括已经上市的公司,如果最后它失败了,没有真正支撑它的市值或者它的估值失败了,那你说是不是旁氏?其实很多不是的。

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个事,关键还得看,某个项目的团队是不是真的在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。这才是一个真正要去判断的重点。

Tim:

我们抛开这些有争议的问题,我们如果来细分一下 Web3 上的项目,它背后到底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东西,我简单分为 3 个方面:

第一个方面,偏金融的场景。在最近几年,区块链行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,叫做去中心化金融(DeFi),DeFi 领域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借贷,普通用户实际上都是有借贷的这种需求,比如说我有一种资产,我用它去借贷另外一种资产,这种叫做抵押贷款。

抵押贷款实际上在目前的传统金融领域里,门槛还是非常高。但是在 DeFi 里,实际上就是它可以做到一种无许可、无门槛的使用方法。我可以把我的第一种资产抵押在里面,然后我就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审批立刻拿到我想要的另一种资产。比如说用户有一些比特币,他现在要交房租,他没有流动资金,他就可以把他的比特币抵押在里面,然后去借一些美元,再去把他的房租交了。而我们在传统金融里,想要抵押贷款,需要去跟银行打交道,需要去跟金融机构打交道,它们还会审查看你的资质,这种流程实际上是很不顺畅的。

像 DeFi 的借贷、去中心化交易所,在传统金融领域里用 Web2 中心化的方式也能解决,但是效率、透明度、信任度相比来说弱一些。所以 DeFi 也是主流用户目前比较关注的领域。

第二个方面是数字商品,也就是 NFT,这也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。如果未来有了虚拟世界,也叫所谓的元宇宙,在元宇宙里,用户会在里面创造很多具有所有权的数字商品。

大家不要急着认为 NFT 就是图片,凭什么值钱。NFT 这个市场不容忽视,各种各样的传统收藏品,包括原来的邮票等,其实还是有很多受众的,包括艺术收藏品啊,都有很多受众,将传统收藏品转变为 NFT,只是 NFT 刚出圈的一种方式,以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。

我觉得图书出版也可以考虑 NFT 的方式,因为目前我们阅读的图书实际上都是在电脑里面完成的,都是数字化操作,比如说我们用一些读书软件,把一些书看完了,其实也没有给图书出版付费,我们只交了软件的会员费。但是图书出版付费是另外一回事,图书阅读消费已经完全数字化了,但是图书市场本身还是传统方式来运作,所以是很有机会把它变成 NFT 这样一种模式的,Jiang 老师在这块有哪些思考?

Jiang:

这是我现在正在琢磨的事情,因为大家知道其实出版业的转型目前是直接变成电子书。Kindle 现在在中国都停止服务了,很大的程度是因为收益不符合预期,大家可能不知道现在纸质图书在中国大概是 1000 亿的市场规模,但是电子书可能最后做起来,只就做到一家公司分 10 亿,(当然不算那种网络小说)所以基本上这个赛道没有做成。

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做?其实问题很明显,从本质上来看,它实际上是一个图书,实际上属于创作者经济,问题在于“这个作者写的图书,有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好,读者怎么给他钱”,出版社其实是一个中间商,编辑、制作、发行、销售,这个价值链上的很多价值怎么去分配,只有出版社决定。

大家思考一下,假设我们在 Web3 中出书,很可能有这样的一个模式:作者、出版商(平台)、读者所有人在这里参与,最后这个书卖了很多,每个环节的人都会分到一定的价值,这样的话能鼓励更多人来参与这件事情。

Tim:

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是新的 Web3 领域,叫去中心化自治组织(DAO),一种组织方式的创新。Jiang 老师刚才提到的 Web3 出书方式就是 DAO 的方式。如果用 DAO 的方式,让很多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,丰富每个环节还能得到相应的回报。

目前 DAO 已经有一些现成的工具,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我们利益分配的问题,也有工具来让 DAO 成员参与表决,这样整个 DAO 可以共同思考这个事情如何可以做得更好。虽然说 DAO 是组织方式的创新,但是它实际上不只是一个技术的问题,它还是用 Web3 这个基础设施,用区块链这个基础设施来解决一些问题。

我们原来可能用公司化的方式不一定能解决好一些问题,就像 Jiang 老师刚才举的图书出版例子,实际上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有非常多的场景,可以用 Web3 的方式来进行升级,去做一些重构,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更有意思。

Jiang:

其实公司这个模式有它的好处,但是它也不灵活。比如股权,一开始股权就定了,但公司在从创业开始到后期发展,到底谁创造的价值多?如果这个公司做到一定价值/规模的时候,你就发现其实也很难谈合伙人的贡献有多少,大家判断的标准也不一样。往往有些公司到了这个阶段时就会出现问题,因为价值分配不合理。大公司更是这样,实际上每个人在公司真正创造的价值和回报不是很公平,也不是很透明,更多的是因为你上一个工作的薪资基础上再分配的回报。

在 Web3 或者 DAO 中,就是按你创造的价值去评判,更多贡献更多回报,而且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不断的调整这个利益分配。你只要做了贡献,你就会获得代币。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,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新的地方。

其实某种意义上,比特币就是一个成功 DAO,只不过那时候没有这个概念而已,虽然它的价格最近跌了很多,但是它还是万亿级的一个事业,全世界目前也没几个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。大家想想,比特币的创始人是谁?比特币有没有公司?有没有专业团队去维护它?许多自发的比特币相关公司、开发人员参与进来,共同维护它,使得它仍然能够保持这样巨大的价值。比特币已经证明了 DAO 这种新的组织模式,是有效的。

Tim:

刚才提到了很多关于 Web3 的工作方式、组织方式,都是很有意思的。下一期我们更多的来展开去去聊一聊。

风险提示:

根据央行等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本文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,不对任何经营与投资行为进行推广与背书,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区法律法规,不参与任何非法金融行为。

本文来自:白泽研究院
不代表LDNews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andu24.com/archives/24688.html

白泽研究院的头像白泽研究院链都号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 QQ交谈

微信:CryptoMetac

邮件:liandufin@163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
LDNews 让你轻松读懂Web3趋势 举报